农药和植保技术

  一、新品种 



 

稻纵卷叶螟病毒杀虫剂(CnmeGV﹒Bt)(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CnmeGV 是侵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通过Bt生物增强因子协同增效技术研发的新型病毒杀虫剂,不仅对稻纵卷叶螟具有高效侵染致死作用,而且病毒在害虫种群中传播,引起病毒病流行,控制害虫种群增长,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生物农药。具有以下特点:1.专性侵染:病毒只感染稻纵卷叶螟,环境安全,保护生态;2.高效持效:害虫侵染率达90%,野外持效期达 50天以上;3.控制种群:病毒在害虫种群中传播,一次用药,持续发病。

 



蔬菜生物拮抗种衣剂(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新型蔬菜土传病害生物拮抗种衣剂以生物活性菌为有效成分,通过对蔬菜种子包衣处理,对黄瓜、辣椒等枯萎病的防效在70.4%-83.17%之间,能有效控制瓜类、茄果、豆类等蔬菜枯萎病、立枯病的发生。该产品不仅抗病、省种、壮苗,而且对人畜无毒、对环境安全,是控制蔬菜土传病害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改善土壤生境的有效措施。产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农业部农药登记证(PD20180378)。



  二、新技术 


 



         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种传病害技术(省农科院镇江所)



       针对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及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研究开发新型种子处理剂新配方。新技术对水稻恶苗病防效达95%以上,其防效明显优于国外水稻种子处理剂。应用噻唑膦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有效克服了巴丹浸种对水稻发芽安全性不足缺点。

 

       油菜菌核病、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省农科院太湖所)

       该技术依托单位为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等,适宜于全国油菜菌核病、根肿病发病区。1)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由机械化芽前封闭除草技术、苗期“一调三抗”技术、花期“一促四防”技术、秸秆(菌核)快速腐解技术等组成,具有轻简化、机械化和集成化的特点,能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是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产中管理的成本每亩控制100元以内,与传统相比降低2/3以上,菌核病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8%以上,农药减施20%以上,节水90%以上,挽回菜籽直接产量损失12%以上,亩综合效益增加200元以上。2)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⑴无病苗移栽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①平整苗床,在苗床表面将可降解的蜂窝状纸质育苗筒(直径6厘米×高8厘米)展开,育苗筒内填80%无菌土,用无菌水淋透再播种,种子上覆盖一层无菌土,苗龄25~30天左右移栽大田。②移栽前亩施45%三元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移栽时每株油菜根部施3克左右石灰氮。③移栽密度每亩3000株。⑵直播油菜根肿病防治技术:①每亩用种量200克左右,15ml科佳和15mg胺鲜酯配100mL药液,将种子放在药液种拌种浸泡1-2小时,取出种子晾干播种。②将10斤石灰氮与45%三元复合肥30公斤混匀施到大田作底肥。③直播密度每亩2-2.5万株左右。该技术的实施可使病害的防效达到80%以上。经济效益方面,移栽油菜每亩施用10公斤石灰氮,成本80元,与不施石灰氮相比增产菜籽50公斤以上,亩综合效益增加100元以上;直播油菜每亩用科佳(10%氰霜唑)15ml进行浸种,成本6元,增施石灰氮10公斤,成本80元,与不采取防病措施相比增产菜籽50公斤以上,亩综合效益增加100元以上。

 

       果蔬绿色防控技术(省农科院沿海所)

       通过培育健康土壤生态环境,选用抗性和耐性品种,合理使用植物免疫诱抗剂,种苗处理(晒种、浸种、包衣、嫁接等),平衡施肥,合理田间管理,生态环境调控,培养健康植物。应用生物多样性技术、有益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的农药安全使用技术,以生态防控为主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

 

       稻麦田抗药性杂草的监测及其治理技术(省农科院植保所)

       针对我省稻麦轮作田周年除草剂使用量的逐年增加,抗性杂草种群持续威胁稻、麦的安全生产,集成抗性杂草的早期快速检测、抗性风险管理、新防除策略应用及杂草综合管理等技术,可有效、持续地控制杂草的危害,同时稻麦整个生长期内减少使用化学除草剂1-2次,每亩节省成本35-70元,实现稻、麦两季的优质丰产。

 



 

  三、专家团队 


 



       省农科院里下河所资源微生物的开发与利用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徐健研究员,现有在编职工16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5人,博士2人,硕士6人。建有“国家农业微生物扬州观测实验站”、“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重大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种质资源创新、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技术研究。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及以上项目30余项;研制生物农药新产品12个、微生物肥料2个;获发明专利8项;制定省市地方标准8项;发表论文49篇,其中SCI论文10篇。获中华农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

       近年来,共承担省级及以上项目30余项;育成糯玉米新品种7个、甜玉米新品种2个,获品种权2项;获授权专利3项;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12项;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中华农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

 

      省农科院镇江所植保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束兆林研究员,现有在编职工12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3人,研究实习员1人,博士2人,硕士4人。建有“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稻麦综合示范基地”、“江苏省水剂化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稻种传病害及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研究、基于种子处理的水稻病虫害简约化防控技术研究。

       近年来,共承担省级及以上项目6项;获授权专利20多项;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2项,市地方标准3项;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江苏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

 

       省农科院太湖所油菜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孙华研究员,现有在编职工7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2人,硕士3人。建有“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苏州综合试验站”“双低油菜繁种基地”等重大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为:油菜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全产业链种植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项目9项;育成油菜新品种6个,获品种权2项,授权专利2项,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省“333工程”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和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各1人次。

 

        省农科院沿海所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凯,本团队共有科研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5人,博士2人,硕士3人,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横向委托及市级科研项目23项,发表第1作者论文20篇,争取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在本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共获得成果5项,其中省推广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4项,地方标准3项,授权专利2项,注册 “蜘蛛卫士”生态米的商标1个,“盐城市农业生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1个。以现有成果、技术入股20%,合作成立江苏田总管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创建“田总管”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向规模农户提供模块化全程植保飞防服务。

 

       省农科院植保所农田杂草绿色治理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李永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田杂草成灾机理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近年来,共承担省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获授权专利1项;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2项,农业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技术咨询 


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

联系电话:025-843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