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

   一、 新品种   

南粳505、南粳2728、南粳58和南粳5718(省农科院粮作所)

        南粳505、南粳2728、南粳58和南粳5718,属中熟中粳稻品种,全生育期142-150天,适宜江苏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平均亩产量600kg以上;综合抗性强,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等病害抗性好;稻米品质优,主要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0%左右,米饭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食味品质极佳,可作为淮北地区优质大米开发首选品种。

 

南粳9036(省农科院粮作所)

        南粳9036,属迟熟中粳稻品,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该品种株高适中,抗倒性较强,穗型较大,叶色深绿,叶姿较挺,后期熟相好;全生育期151天左右,每亩有效穗23.1万,每穗实粒数117.3粒,结实率93.7%,千粒重26.6克。综合抗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抗条纹叶枯病;稻米品质优,整精米率75.2%,垩白率18.0%,垩白度5.8%,胶稠度8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0%,米饭口感柔软滑润,弹性好,食味品质佳。

 

南粳3908、南粳晶谷(省农科院粮作所)

        南粳3908和南粳晶谷,属早熟晚粳稻品种,全生育期158天左右,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品种株高适中,抗倒性好,成熟期转色好;丰产稳产性好,穗大粒重,平均亩产量650kg以上;综合抗性好,中感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稻米品质优,主要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0%,米饭口感柔软滑润,弹性好,食味品质佳。

 

苏垦118(省农科院粮作所)

        苏垦118属迟熟中粳,优质食味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0 d,株高100 cm,叶片淡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成熟期转色好,灌浆快,抗倒性强。机插条件下一般有效穗360 万/hm2 左右,每穗120 粒左右,结实率93% 以上,千粒质量27 g。突出优点是: 灌浆速度快,抗性好、熟相好、出米率高,尤其是米饭食味好,有香味。适宜在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机插秧、直播种植。

 

南粳55(省农科院粮作所)

        南粳55属早熟晚粳,优质香米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7d,株高95 cm,叶片淡绿色,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叶姿挺,群体整齐度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型中等,成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机插条件下一般有效穗360 万/hm2 左右,每穗120 粒以上,结实率92% 以上,千粒重27g 以上。突出优点是: 熟期早,成穗率高,综合抗性好,熟相优,抗倒性强,米饭食味好,有香味。适宜江苏沿江及其以南稻区种植。

 

徐稻10号(省农科院徐州所)

        徐稻10号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058,在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5.6 天,株高98.6 厘米,穗长18.9 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0 万穗,每穗总粒数140.8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8.5 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5.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 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 级,中抗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3.8%,垩白粒率13.3%,垩白度2.3%,直链淀粉含量16.0%,胶稠度67 毫米,长宽比2.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该品种熟期早、灌浆快、品质优、抗倒伏,特别适宜稻田复合种养高效种植。适宜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山东南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种植。

 

连粳15号 原名连粳14ZJ29(省农科院连云港所)

        连粳15号是早熟优质广适水稻品种。早熟,连粳15号熟期早,全生育期约145天,比对照品种“徐稻3号”早3.8天,它可以解决稻麦两茬季节紧张问题,确保稻麦周年安全生产;优质,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检测,连粳15号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广适,不仅适合机插,且适合机穴播、机条播等轻简化栽培方式。平均亩产670千克。

 

连粳18号 (省农科院连云港所)

        连粳18号属中熟中粳型水稻品种,适宜范围为江苏淮北地区。株高100.6厘米,全生育期147.5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0.4天。稻瘟病损失率5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中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带有淡香味,口感佳。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8年检测:整精米率71.2%,垩白度6.7%,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达国标优质3级。

 

连粳20号 原名连粳15113(省农科院连云港所)

        连粳20号属中熟中粳早熟品种,适宜地区为江苏淮北地区;株高98厘米,全生育期149.0天,比徐稻3号(CK)早熟2.7天;稻瘟病综合指数4.2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条纹叶枯病5级;整精米率70.6%,垩白度5.7%,直链淀粉含量13.9%,胶稠度73毫米。

 

泗稻16号(省农科院宿迁所)

        泗稻16号属中熟中粳品种,国审稻20180057。全生育期156天,与对照徐稻3号相当;株高98 cm,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稻瘟病综合指数平均4.2,抗病性好;区试产量比对照增产5.4%,丰产性好;整精米率70.7%,垩白度4.0%,米质优;2018年获“寻找江苏最好吃大米”一等奖、宿迁市首届优质米评比第一名,2019年获江苏省优质稻品种食味评鉴金奖、宿迁市第二届“宿有千香”优质水稻十大好品种。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中科盐1号(省农科院沿海所)

        常规中粳稻。国家北方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8d,比徐稻3号迟1.3d。株高89cm,亩有效穗21.9万,穗总粒137.2粒,结实率90%,千粒重26.4g。稻瘟病综合指数3.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5级。整精米率72.7%,长宽比1.7,垩白率28.7%,垩白度5.2%,胶稠度61mm,直链淀粉含量16%。2016-2017两年国家北方黄淮组区试,平均亩产655.9kg,比徐稻3号增6.04%。2018年国家北方黄淮组生试,平均亩产656.1kg,比徐稻3号增7.62%。

 

盐稻15608号(省农科院沿海所)

        盐稻15608系我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8年参加连云港农业科学院组织的国家黄淮粳稻联合体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表现高产、抗病、米质优良等特点。全生育期154d,每亩有效穗数20.4万,株高99.3cm,穗长17.3cm,每穗总粒数164.4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5.8g。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两年分别为4.5和4.6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5级。主要米质指标:糙米率85.4%,整精米率72.2%,垩白度4.7%,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6.1%,胶稠度60mm,碱消值7.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70.10kg,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4.3%。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9.00kg,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5.9%。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盐稻15925号(省农科院沿海所)

        盐稻15925系我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8年参加中种集团组织的国家黄淮粳稻联合体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表现高产、抗病、米质优良等特点。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51.4d,每亩有效穗数21.8万,株高96.5cm,穗长15.5cm,每穗总粒数147.4粒,结实率88.7%,千粒重26.2g。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3.1级、4.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9%,长宽比1.7,垩白粒率23%,垩白度4.3%,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63mm,直链淀粉含量14.7%,综合评级为部标优质3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81.53kg,比徐稻3号(CK)增产6.80%。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盐稻16Z38号(省农科院沿海所)

        盐稻16Z38系我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8年参加国家耐盐水稻联合体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表现耐盐、高产、抗病、米质优良等特点。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值150.3d,每亩有效穗数18.0万,株高91.2cm,穗长17.0cm,每穗总粒数156.2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4.6g。耐盐性:苗期耐盐性鉴定分别为3级、2级,全生育期鉴定分别为3级、2级,耐盐性较强。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5级、4.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为5级,抗纹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4.3%,长宽比2.0,垩白粒率17.5%,垩白度2.6%,胶稠度62.5mm,直链淀粉含量16.4%,达国标优质3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6.90kg,比盐稻12号(CK)增产12.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0kg,比盐稻12号(CK)增产8.8%。适宜在沿海滩涂地区盐分在3‰左右,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金香玉1号(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金香玉1号是用分子育种方法,将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导入南粳9108中,经过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培育成的优良食味抗稻瘟病迟熟中粳新品种,克服了一般软米品种稻瘟病抗性偏弱的缺陷。该品种株高较矮,分蘖力强,适合机插、直播等多种种植方式,易种易管;产量潜力高,一般亩产700 kg左右;稻米食味品质优,适口性好,具有香味,稻谷出糙率高,商品性好,在2019江苏省54个水稻区试品种食味品鉴中位列第一名;穗型较大,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熟期转色较好,抗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扬粳3012号(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扬粳3012(苏审稻20180004)属中熟中粳新品种。该品种株高较矮,叶姿较挺,抗倒性较强;全生育期140.1天,比连粳7号早7-10天;产量潜力高,一般亩产650 kg左右;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出糙率高,适口性好;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熟期转色较好;中感稻瘟病。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尤其适合直播等轻简种植方式。

 

扬粳708号(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该品种为中熟中粳稻类型,全生育期151.6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1天,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品种,主要表现为:1、高产、稳产。两年国家区试平均亩产666.9千克,较对照徐稻3 号增产5.3%,增产点比例10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6.2千克,较对照徐稻3 号增产7.2%,增产点比例100%。主要产量性状:每亩有效穗数21.1万,穗长16.3厘米,每穗总粒数147.3粒,结实率88.7%,千粒重26.6 克。2、综合抗性好。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和4.6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条纹叶枯病5级。株高92.7厘米,高度抗倒。3、米质较优。糙米率84.6%,整精米率73.4%,垩白度3.8%,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64 mm,碱消值6.5,达部颁优质3级标准。该品种已完成国家黄淮稻区区试和生产试验,正在报审,2020年8月即将通过国家审定定名。

 

镇稻21号(省农科院镇江所)

        镇稻21号(镇稻243)属中熟中粳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①早熟。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8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3天左右。②优质。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③高产。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8.06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4.3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71.9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7.2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9.9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5.8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7.34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6.08%。④株型,综合性状优良。株高97.9厘米,穗长15.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6万,每穗总粒数152粒,结实率91%,千粒重25.4克,后期转色佳。镇稻21号品种经营权已转让至江苏焦点农业科技公司,保底权益费420万元。

 

苏香粳3号(省农科院太湖所)

        属于中熟中粳稻。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灌浆速度快,后期熟色好,抗性较好;熟期早,全生育期132天,苏州及周边地区种植,一般国庆前收,又称国庆稻;品质好,吃口软糯,有香味,米质测定:整精米率71.0%,米粒长5mm,长宽比1.9,米粒偏细长、垩白粒率6%,垩白度1.6%,半透明(透明度3级),乳白色,碱消值6.8,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9.6%,蛋白质含量10.9%,适合优质米开发。曾获苏州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地产大米金奖、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

 

苏香粳100(省农科院太湖所)

        中熟晚粳稻,株型紧凑,长势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穗型中等,粒型大,千粒重28.5克左右,产量高,一般亩产650公斤左右,灌浆速度快,熟色好,品质好,吃口软糯,有香味,米质测定:整精米率74.7%,米粒长5mm,长宽比1.7,垩白粒率58%,垩白度5.2%,碱消值6.7,胶稠度95mm,直链淀粉含量9.9%,透明度1级,有香味,适宜苏南及周边地区优质米开发。2013年获江苏第四届优质食味评比一等奖,2017年1月在首届“公正杯”江苏优质稻米暨品牌杂粮博览会,被评为“江苏好大米特等奖”。


   二、专家团队  

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学科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王才林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优良食味水稻育种、杂交稻育种、优质常规稻育种。育成抗条纹叶枯病、优质、高产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南粳45、南粳49、南粳52等,获国家、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深受农民欢迎。近5年来,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0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1个,获得育种方法和技术等国家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等1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20个,发表论文181篇,制定地方标准13项,获奖成果14项。

 

省农科院徐州所水稻研究室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王健康研究员,现有科技人员9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2人,博士3人,硕士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二层次1人、三层次2人,市优秀专家2人、拔尖人才2人。科辅工人4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优质高产多抗中粳稻新品种选育、优质多抗超高产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淮北地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共育成常规粳稻品种10个、杂交粳稻品种16个,徐稻、徐优系列品种在苏、皖、豫、鲁等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0万亩,新增社会效益近百亿元。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及科技推广奖16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省农科院连云港所水稻研究室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王宝祥副研究员,水稻研究团队共有15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6人,博士4人,硕士6人。有4人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全国政协委员1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水稻研究室建有国家水稻产业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水稻分中心、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等研究平台和团队。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具备开展作物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质分析、光合分析与植物生长分析等实验与测试条件。 

        我室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着重开展水稻领域的育种、基础研究、综合生产技术研究,育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水稻新品种,同时,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近年来先后育成了连粳7号、连粳15号、连粳18号、连粳20号等15个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和组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2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承担各类项目6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得各类成果奖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农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江苏农业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省农科院宿迁所农作物研究室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陈卫军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

        团队现有科技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1人,硕士1人;省“333”高层次人才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市优秀科技专家1人,市千名拔尖人才1人。建所以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项目20余项;育成泗稻12号、泗稻16号、泗稻301等水稻新品种18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4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相关品种获省市成果奖5项。

 

省农科院沿海所水稻研究室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朱国永研究员,现有科技人员16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3人,博士4人,硕士7人,科辅人员2人,外聘合同工5名。研究方向:优质高产多抗杂交中籼稻新品种选育、绿色高品质中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和高产优质多抗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等。

        近三年主持或参加省级上科研项目22项,其中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稻耐盐性评价新技术与耐盐种质资源筛选”,建设国家级试验平台2个;新育成的中科盐1号、荃优1393、镇籼优1393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获各类科技成果奖8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7),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一等奖1项(2016),江苏省农技推广奖三等奖1项(2018,参加),盐城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16)、一等奖(2017)各1项,江苏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18)、二等奖(2016)各1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一等奖1项(2018)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江苏省地方标准3项、盐城市地方标准10项;发表研究论文41篇,其中SCI论文 8篇。

 

省农科院里下河所水稻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项目组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李爱宏研究员,现有科技人员16人,其中研究员5人,博士7人。研究方向:水稻抗逆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杂交籼稻新品种选育;常规粳稻新品种选育;水稻栽培与生理研究;种衣剂研究等。

        育成水稻新品种45个,其中杂交籼稻组合20个,常规籼稻品种9个,常规粳稻品种12个,杂交粳稻组合1个,籼型不育系3个,通过国家审定定名12个。代表性品种扬稻6号(9311)是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的骨干恢复系;扬两优6号是全国杂交籼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丰优香占品质与泰国顶级香米相媲美,是我国品质最优的杂交稻之一。扬两优6号、扬粳4038和扬粳4227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研制出水稻栽培技术3项、新产品3个。其中,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列为江苏省重点推广技术,无盘旱育抛秧技术列为南方稻区主推技术,“旱育保姆”种衣剂列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推产品,水稻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列为江苏省机插秧商品化育供秧主推产品。先后承担国家、部、省重大科研项目70多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5项,其中国家星火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件、植物新品种权22个,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2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研究成果累计推广2.8亿多亩。

 

省农科镇江作所水稻研究室团队

        镇江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源于1958年建所之初。团队现任负责人为龚红兵研究员,现有科技人员15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5人。团队成员中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名,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名,镇江市“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科技骨干3人,成员学历、专业结构合理,以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主。主要研究方向: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常规粳稻、籼稻新品种选育、特种稻育种、种质资源创制。

        育成审定品种47个,代表性杂交稻品种II优084曾经创造了世界亩产新纪录,总推广面积超过3000万亩;粳稻品种镇稻88是江淮稻区抗条纹叶枯病育种的骨干亲本。近5年通过审定的有镇糯19号、镇糯20号、镇稻21号、镇稻448、镇稻656、镇籼优146、Y两优832、9两优82、镇籼优382、镇籼优134等10余个,其中5个水稻新品种实现经营权转让,直接转让收益超过2000万元。镇稻系列新品种在江苏、安徽等省、市近5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多亿元,其中镇糯19号、20号近三年占江苏、安徽适宜生态区糯稻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2019年达到80%以上,镇糯19号是2017-2019连续三年是全国唯一、年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的糯稻品种。团队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镇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件、品种权14项;制定地方标准10项,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

 

省农科院太湖所水稻育种与栽培学科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董明辉研究员,现有科技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3人,博士生2人,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三层次3人,科辅工人1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优质水稻育种新材料创制和新品种(组合)选育、水稻新品种(组合)评价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十一五以来,共育成优质粳稻新品种和新组合8个,其中早熟优质苏香粳3号和优质晚粳苏香粳100,实现了早熟、优质、丰产和多抗的协调,填补了苏南及周边地区缺乏优质国庆稻的空白,延长了优质新稻米产业供应链,多次被评选为最受苏州老百姓喜爱的地产大米金奖、省优质食味稻“特等奖”。获植物新品种权5项,发明专利4项,制订省市地方标准5项,获各类奖项10项,发表论文87篇。

 

   技术咨询  

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
联系电话:025-84390222